1、機械製造業是歷史悠久的工業形式,根據統計,截止至去年,機械製造業依舊是我國主要的工業之一,佔據了約60%的份額。
2、機械工業是國民經濟的裝備工業; 是科學技術物化的基礎; 是高新技術產業化的載體; 是國防建設的基礎; 是實現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支柱; 也是為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提供消費類機電產品的供應工業。 它對國民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3、機械工業大致分為三部分:機器製造生產作為生產資料的機械產品。 如農業機械中的耕耘機; 工業機電設備中的軋鋼機、煉油廠成套設備、發電機組、各種機床等; 交通運輸機械設備中的汽車等; 建築設備中的推土機、攪拌機等; 民用消費資料的機電產品,如各種家用電器、自行車、縫紉機等; 還有各種儀器、儀錶。
金屬製品製造製造生產資料中的各種配件、備品、工具、容器等,也包括消費資料中日用金屬製品,如鋁製品、鐵絲、標準件、剪刀等。
修理設備即對機電裝置和金屬製品進行修理的專用設備。
1、機械製造業主要是通過對金屬原材料物理形狀的改變、加工組裝進而成為產品。 總之,只要是以一個個金屬零部件組裝為主要工序的工業領域都是屬於機械製造業的範疇。< br>
2、機械製造業生產的主要特點是:離散為主、流程為輔、裝配為重點。
3、工業生產基本上分為兩大管道:離散型與流程型。 離散型是指以一個個單獨的零部件組成最終產成品的管道。 因為其產成品的最終形成是以零部件的拼裝為主要工序,所以裝配自然就成了重點; 而流程型是指通過對於一些原材料的加工,使其的形狀或化學内容發生變化最終形成新形狀或新材料的生產方式,諸如冶煉就是典型的流程型工業。 機械製造業傳統上被認為是屬於離散型工業,雖然其中諸如壓鑄、表面處理等是屬於流程型的範疇,不過絕大部分的工序還是以離散為特點的。 所以,機械製造業並不是絕對的離散型工業,其中還是有部分的流程型的特點。 具體有以下幾個特點:
機械製造業的加工過程基本上是把原材料分割,然後逐一經過車、銑、刨、磨等加工工藝,部件裝配,最後裝配成成品出廠;
生產方式以按訂單生產為主,按訂單設計和按庫存生產為輔;
產品結構(BOM)複雜,工程設計任務很重,不僅新產品開發要重新設計,而且生產過程中也有大量的設計變更和工藝設計任務,設計版本在不斷更新;
制造技術複雜,加工工藝路線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生產過程所需機器設備和工裝夾具種類繁多;
物料存儲簡易方便。 機械製造業企業的原材料主要是固體(如鋼材),產品也為固體形狀,囙此存儲多為普通室內倉庫或室外露天倉庫;
機械製造業企業由於主要是離散加工,產品的質量和生產率很大程度依賴於工人的科技水准,而自動化程度主要在單元級,例如數控機床、柔性製造系統等。 囙此機械製造業也是一個人員密集型行業,自動化水准相對較低;< br>
產品生命週期長,更新換代慢。 目前我國大中型企業生產的2000多種主導產品平均生命週期為10.5年,是美國同類產品生命週期的3.5倍;
產品中各部件製造週期長短不一和產品加工工藝路線的複雜性造成在製品管理不易。 且在生產過程中經常有邊角料產生,部分邊角料還可回收利用,邊角料管理複雜;
生產計畫的制訂與車間任務工作繁重。 由於產品種類多,零件資料眾多,加工工藝複雜,影響生產過程的不確定因素多,導致制訂生產、採購計畫困難;
產品零部件一般採用自製與委外加工相結合的管道。 一般電鍍、噴漆等特殊工藝會委託協力廠商加工;
機械行業由於其工藝複雜的生產特點,工藝及在製品管理困難。 單純的靠手工記帳處理,難以滿足現代企業科學管理的需要。 只有借助ERP這樣的管理工具,通過信息化才能更好的解决這些問題。
1、嚴謹的在製品控制
針對在製品的管理,提供功能强大的工藝管理子系統。 零部件的加工往往需要經過多道工藝,還可能有外協或臨時變更生產線的情况。 使用工藝管理子系統,可以完善控制掌握生產線的各種資訊。 將原物料、半成品、成品、機器、工時、成本等資訊蒐集、紀錄、匯總整理並追跡與控制正在進行中的各項製造工作:包括即時監控與追跡在製品(WIP); 提供部分移轉,部分委外的功能,可準確的記錄工藝投入、完成、返修、返修完成、盤盈損、報廢等制程加工中的數量; 生產現場的庫存; 機器稼動率; 人員效率等資訊。 並進行各種工藝統計分析,生成相關管理控制報表,以回饋給生產規劃人員及現場控制人員,藉以充分掌握生產進度並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准和工作效率。
2、提供一產品多工藝路線的功能
對於同一種產品,ERP提供了多工藝路線編號功能,可以使用戶將標準工藝路線及輔助路線統一錄入系統中,方便生產部門實際生產時選用。
3、環環相扣的作業流程,伴隨完整的單據流
ERP系統可通過MRP/LRP系統,自動的依據BOM展算生產、採購計畫,產生工單、採購單,並可根據工單的資料複製產生領料單,進貨時也可根據採購單複製產生進貨單,以及生產所需的工藝單、移轉單、生產入庫單等單據,極大的簡化了作業人員錄入單據的工作量。
4、完善的委外管理
ERP除了提供委外工單進行產品委外加工管理外,還提供工藝委外功能,對於不需作庫存管理的委外產品工藝,可直接入到生產線,既避免了庫存管理的困擾,又可正確的處理賬款。
5、工藝移轉檢驗
ERP的質量管理系統除了包含傳統的收料、完工入庫、委外進貨時的品管檢驗外,還提供了工藝間移轉檢驗功能,可依據事先設定的檢驗項目等資料列印出檢驗單,作為檢驗依據,並可記錄檢驗結果,以作進一步的分析。
6、產品結構及設計變更的管理
ERP系統提供選配件功能,供接單時由業務員確定和選擇某些選配零件,並提供了多達800餘字的備註說明欄比特,供輸入特殊要求。 並為研發部門提供了E-BOM(工程BOM)的功能,即方便研發部門進行工程BOM的管理,又可與正式BOM進行資料共用和相互轉化。
產品的結構管理子系統提供單階、多階、尾階展開的資料用量清單(正展)及單階、多階、尾階展開的資料用途清單(逆展),多層査詢或清單工作,便於在BOM變更前事先瞭解可能影響的產品,避免一些無謂的錯誤。 並提供替代料功能,解决生產過程中一些資料替代的問題,有效利用庫存,更好解决資料短缺問題。
針對工程變更頻繁的特點,提供工程變更工作(ECN)。 通過工程變更工作,可以追溯歷史版本變更記錄,列印變更憑證及清單,方便了對工程變更的管理。 並提供「BOM預期呆滯分析錶」協助研發組織預防因工程變更而造成的物料呆滯,做到事前控制。
7、提供與PDM的介面
ERP提供了標準PDM介面功能,與用戶的PDM系統進行資料交換。
8、庫存賬物的管理
在手工處理庫存賬務階段,由於交易頻繁,一般只能做到記錄庫存的交易,很難進一步分析存貨的周轉率、呆滯狀況等。 使用庫存管理系統,由於庫存的交易單據都已經由其他子系統根據前置單據產生,故倉庫保管員僅需作稽核和撿貨的工作。 庫存子系統可提供實时的單據處理,賬務査詢,全盤/抽盤/迴圈盤點,呆滯料管理,月底成本計價並可列印完整的存貨報表等,迅速幫助客戶建立一套完整實时的電子庫存賬務系統,協助企業內部間實現存貨資訊共用,降低人為、資訊不及時造成的失誤。 庫存多計量單位和相互轉換的功能解决了機械行業對於物料管理的又一困擾。
9、制訂合理的採購、生產計畫
ERP除了提供傳統的MRP子系統外,還提供了LRP(批次需求計畫)子系統,以便來更好地按訂單編制產品及各階半成品的生產計畫與資料的採購計畫。 通過MRP和LRP的完美結合,可更好的適用於計畫型生產與接單式生產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及準確性。 有助於提高客戶的滿意度,給企業帶來更大的效益。
10、强大的成本控制
成本系統將成本細分為: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製造費用及加工費用。 成本計算方法採用分批兼分步法,即可針對每一工單計算其生產成本,同時亦可對一最終成品逐階計算其各階半成品的生產成本。 對於人工和費用的分攤,提供靈活的設定,以適應各種複雜的狀況。 而基礎數據的來源大部分都是由各部門作業人員在日常業務中錄入系統,期末由系統自動收集相關資訊並進行匯總。 真正的使財務人員,從資料的收集及成本分攤等繁雜的手工工作中解脫出來,更快、更準確的為管理者提供成本資訊,提升企業的管理決策水准。
11、材料採購數量超收、價格的管理
ERP系統提供靈活的設定功能,可對資料的採購價格,以及進貨數量設定是否進行管控,以及管控的嚴謹度,真正的做到了完善的管理。
12、機器設備及工裝夾具、量具的管理
ERP系統提供設備資產管理子系統,可全面管理設備資產的取得、改良、重估等情况。 對於工裝夾具等,可設定自動編碼便於新增新品號,還可納入BOM中(在BOM的發料内容中設為不發料)作為生產時的參攷。
電話
02 2910 8330
微信
個人微訊號
微信小程式
微信公眾號